模范先進
|
|||||
|
|||||
雅礱江、高原、兩河口電站。 10 年、功勛項目經理、應寧堅。 決心,他要大干一場 “兩河口工地是我呆的時間最長、最有感情的一個工地,一呆就是10年。”應寧堅這樣說道。一個有著 34 年工齡的水電人,談起干過的工程,如數家珍。但“兩河口”是他心中最高的那顆明珠。 2008 年,應寧堅臨危受命,成為水電十二局第一批進駐川西高原這片土地的排頭兵。作為水電十二局“西進”目標的橋頭堡,兩河口前期標項目不僅關系到公司的發展,同時也是公司立足西部水電開發市場的試金石,因此,他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。“公司把我們派到這里來,是對我們的信任,來了就要干事,干就要干好。”這是他心中的信念。他立志要在川西高原這片新土地,大干一場。 信心,只要肯登攀 “難,比想象中的更難。” 兩河口電站地處川西高原的高山峽谷,從進場“蜀道難,難于上青天”的交通、高原環境的不適應,到漢藏差異、復 雜的地方關系,再到環境惡劣、隊伍不穩、人才難留等一系列問題。但最尖銳和最突出的困難還是高邊坡的技術難題和施工難題。困難就像高原上一座座的山,但他堅信,只要肯登攀,沒有到達不了的山頂。 兩河口電站河床兩岸山崖陡峭,開挖I 標最大開挖高度為高程3165.35米,最低底部高程2580.00米,邊坡開挖總高度為585.4米。且右壩肩高程2875米以上施工區唯一與外界相連的通道只有602號隧道,各類物資的轉運、人員通行都必須經過這一條通道。由于場地限制,右壩肩開挖區內無法布置其它道路,而要想開辟多個工作面,多點施工,齊頭并進,搶回滯后的工期,就必須開辟一條新的施工便道。 隆冬季節氣溫最低能達零下20 多度,他每天蹲守在施工現場,與總工、技術人員一道進行技術攻堅。研究混凝土澆筑溫控,他也常常順著爬梯爬至3165.35 米高程看著每個工作面的動向。扎實的技術功底和實戰經驗,很快確定了方案。從602號隧洞出口下游側 2875 米高程處,沿山坡展線上升至2975米高程,并與右壩肩高程2500米、2925米、2950米馬道相接。該便道極大地緩解了右壩肩、開關站和進水口開挖與支護的交通運輸矛盾,同時也減少了交叉作業帶來的安全隱患和施工干擾,為 500 多米高差的開挖支護爭取了時間、奠定了基礎。 同心,用真誠贏得共贏 “授之以魚并授之以漁。” 應寧堅充分尊重并遵守當地風俗習慣,與當地藏區相互融合,適當使用當地的藏族同胞,傳授他們技能,幫助當地貧困戶增加收入。從一開始的當地藏族同胞不知道水電十二局來自何方,有什么樣的金鋼鉆來攬兩河口的瓷器活?到七年承攬7 個項目共13億合同額,并為兩河口水電站主體標打下堅實的基礎。還先后創下了兩河口工程“三最”記錄。最低:比雅礱江最低水位還低20 米的導流洞出口工程成功建成;最快:6 號公路Ⅱ標比合同工期整體提前近一年完工;最高:完成右岸高差585 余米的高陡險峻邊坡開挖支護。 扎根雅礱江,奉獻兩河口。兩河口水電站的建設推動者當地的經濟發展,也讓“水電十二局”的品牌深深扎根在川西高原上,鑲在兩河口水電站壩頂之上。 “企地共贏,是很有價值的事情,我很榮幸。” 【責任編輯:周磊】 |
|||||
【打印】【關閉】 |
|||||
上一條:
潘家錚題詞背后的故事
|